数据是一个大概念,在互联网行业,数据经常被提起,大数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IT行业,但是目前养猪行业数据还很少,缺乏基础有效的数据。数据不仅仅是指猪价行情数据,也包括种猪育种数据,养猪场生产数据和猪场环控数据等。数据不仅仅是电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数据也是养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1、只有大数据,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
洋种猪在我国普及不过10年,且养猪业迅速进入
自动料线规模化时代,如何养好外来品种是中国养猪场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,很多人说养猪好比养孩子,要想养好猪,就必须实施
自动料线精细化管理。我们知道,中国土杂猪最大的优点是耐粗饲,而洋品种要想发挥较高生产水平,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数据,我们不能拿经验主义来管理现代化猪场,使用哪种饲料效益更好?应该做钱肉比和料肉比书数据分析;母猪如何才能发最较高生产水平,必须采取定时定量饲喂也就是套餐式
自动料线饲养模式,每餐每顿都必须投放固定饲料量。未来一个猪场的核心竞争力,不一定是更优良的品种,而是更准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,用数据来管理猪场。
2、只有数据,才能提高猪场生产水平?
只有数据,才能有效评价猪养得好还是养的坏。为什么说养猪业即将掀起一场数据化革命,因为只有实施数据化管理,才能提高猪场生产水平:我们可以实时了解一胎、二胎能繁母猪的比例,知道哪个胎次比例较高,需要淘汰,了解母猪的非生产天数。比如非生产天数,行业内的理论天数是18天,猪场一般是30-40天,但是我们使用这个软件后,发现上升到50-60天,甚至超过70天。因此,能够做到确切地知道猪场的非生产天数,再经过分析,是不是猪场非生产天数基数高,还是断奶后到配种的间隔时间拉长了,此外返情、流产、不发情的母猪所占的比例能很方便地找到,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。
3、中国猪场缺乏高效的数据搜集工具
其实,人人都知道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,为什么大数据没有被广泛运用?关键是数据的搜集工作和投入成本高,假如使用传统的母猪记录卡,饲养员工作报表模式,从填写、录入到汇总统计,不仅工作量大,且非常容易造成误差。互联网行业,计算机程序可以自动记录很多用户行为数据,所以是最早运用大数据的领域。那么养猪业实现数据化管理,首先是解决猪场里的数据搜集问题,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带来了新的机遇。